旧文:米国纪行之五 奔赴巴尔的摩

12 月 23 日,匹兹堡大学开始放圣诞假期了。听闻我们要去华盛顿,热情的房东大姐表示,她和女儿也要回巴尔的摩(Baltimore)的家,可以顺路载我们过去。我们可在她家住一晚,之后她再送把我们送到华盛顿。巴尔的摩距离华盛顿仅有一小时的车程。

吃过午饭,天空再度飘起雪花,房东大姐的女儿驾车,我们一行四人就此出发。

房东大姐年近五十,是东北人,二十多年前与先生一同来到美国,如今在匹兹堡 Downtown 的一家公司担任财务工作。大姐看起来十分年轻,且能力出众,我们租住的房子屋顶漏水、水电出现故障时,都是大姐带着女儿亲自前来维修。她的先生后来去华盛顿工作,这几年在巴尔的摩开办了一家计算机网络服务公司,去年又在巴尔的摩购置了新房。女儿从匹兹堡大学毕业后,便和她一同生活在匹兹堡。全家每月或在匹兹堡、或在巴尔的摩相聚一两次。

出城之后,车子先驶入从匹兹堡到费城的 76 号州际高速公路,中途转至驶向巴尔的摩的 70 号高速公路。由于我从事公路交通行业,此前在经常在美国交通部等网站下载阅读美国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相关资料,但终究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我主动要求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也不在意车上的三位女士笑话我少见多怪,拿着 50D 相机一路狂拍。

美国的高速公路大多建于上世纪中期,因修建时间已久,路面以及道路两边的交通安全设施看上去陈旧、简陋,不过道路十分开阔,视野极佳。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周边生态破坏极小,看不到以往那种大规模开挖填埋的痕迹,道路两旁基本维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景观。在从匹兹堡前往巴尔的摩的途中,可以看到多处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路边的花草也都是自然生长,很少能见到像国内高速公路隔离带那样排列得整整齐齐、修剪得一模一样的昂贵人工景观。道路中间及两边的隔离栏设置并不连续,经过树林、山冈,或者没有居民、没有相交道路的地段,高速公路两侧完全敞开,中间隔离带则依据地势,有的做成斜坡,有的保留着一片窄长的原始林带。不设置护栏也存在弊端,大姐说之前回家途中,曾看到过被车撞死的麋鹿。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美国的高速公路衔接极为自然顺畅,很少见到像我国国内那些用地规模刻意夸张、旨在体现宏伟成就、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型立交桥。高速公路之间以及与其他等级道路的转换,往往依据山势地形,同一方向流畅地分出两个车道,并提前标识路名,分流出来不多远,就自然汇入想要转换的其他道路。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很难看到用钢筋水泥搭建的高高架起的转换匝道或桥段,减少了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从这些细微之处,足以看出当年高速公路网规划所下功夫之深。

望着道路两边连绵不绝、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我感慨万千。与国内相比,觉得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实在太大了。我们的城市周边原本也应是这般模样啊!史料记载,很早以前西安周边也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树木繁茂,八水环绕。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带来了上千年的人口大规模聚集、城市高强度建设以及人类的频繁活动。繁荣的背后,是周边生态资源不断遭到蚕食:人们要吃饭就得开垦种田,要取暖就得去南山烧炭,要居住就得圈地伐木…… 过度索取致使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已无法满足作为国都养活成千上万人口的基本条件。所以,自唐以后中国行政中心东迁或许是必然趋势,至少是除政治、经济因素之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此消彼长的关系,或许也是大都城兴衰的周期律之一?由此推想,大城市的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切实存在的概念。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确定,需要依据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自净能力、能源供给、交通等刚性约束条件综合考量并进行规划。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气势恢宏却不切实际的豪华规划,隐患无穷,最终可能导致城市的衰落。

我们一路前行,一路交谈。车行至 70 号高速公路时,天气逐渐放晴。我看了车上的速度表,显示 70,心里还暗自嘀咕旁边的美女司机在高速公路上怎么才开到这个速度。但又感觉车速并不慢,再仔细一看,美国车的速度单位用的都是 MILE(英里),70 英里相当于 120 公里了。美国的高速公路大多路段限速 65 英里,警察默认的超速范围是在最高限速上加 15 英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被抓拍。美女司机说,除了固定抓拍装置外,美国警察还会躲在高速路旁的草丛里,监视来往车辆,对于超速者,绝不姑息。

快到巴尔的摩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已经开车将近 3 个小时。大姐家住在郊区,她提议先带我们到市中心转转,然后再回家吃饭,我们自然求之不得。车子停在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附近的一个地下停车场。爱人说她有一个蒋姓师姐在这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工作,之前邀请她去,她一直没来得及,这次总算先认得了地方。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岸边的一个海港城市,距离华盛顿仅 60 多公里,市中心就位于港区。大姐带着我们在码头广场转了一圈,印象较深的有一个水族馆、一个 “鸟的天堂”(养鸟的玻璃房子)和一个由老车站改造而成的书店。港口波光粼粼,许多建筑上挂着装饰彩灯,在寒冷的冬夜中闪烁不停。一年一度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即将来临。

高速公路中间斜坡隔离带

高速公路中间原始林带

高速公路两边的原始林带

65号高速公路转向提示牌

进入巴尔的摩Downtown

老车站改造成的书店

家长领着孩子排队和圣诞老人合影

写于2011年4月2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